想象一下,你的雙腳突然變成了「麻木的棉花糖」,踩在地上像隔著一層厚厚的毛毯,連熱水燙到都沒知覺;或是腳趾變得像紫葡萄一樣腫脹發(fā)紫,一個小傷口遲遲不愈合,甚至散發(fā)異味……這不是科幻故事,而是糖尿病足正在「偷襲」的信號。作為糖尿病最「兇殘」的并發(fā)癥之一,它就像藏在血糖里的「隱形蛀蟲」,悄悄啃噬著足部健康,卻常常被人們忽視。
一、當血糖「失控」,雙腳會經(jīng)歷什么?
糖尿病足的「作案手法」其實很狡猾:長期高血糖就像「腐蝕劑」,先破壞足部的神經(jīng)和血管。
1.神經(jīng)罷工:感覺神經(jīng)最先「抗議」,雙腳從偶爾發(fā)麻、刺痛,逐漸發(fā)展到像戴了「絕緣手套」——踩在鵝卵石路上沒感覺,泡腳水太燙也不覺得疼,甚至被釘子扎破都渾然不知。
2.血管堵塞:血管像被淤泥堵住的水管,血流變慢,足部變得冰涼蒼白,走幾步路就腿疼(間歇性跛行),晚上躺平后更是疼得鉆心(靜息痛)。
3.傷口叛變:這時的雙腳就像「玻璃娃娃」,一個小水泡、剪破的老繭,甚至襪子縫的線頭磨破皮膚,都可能演變成久治不愈的潰瘍。細菌趁虛而入,感染像野火一樣蔓延,嚴重時腳趾發(fā)黑壞死,不得不截肢。
二、哪些人容易被「盯上」?快摸摸腳自查!
如果你是以下人群,趕緊低頭看看雙腳:
糖尿病「老病號」:病程超過10年,血糖總在「及格線」徘徊(空腹>7mmol/L)。
「重口味」患者:愛吃咸、油,還合并高血壓、高血脂,血管早已「千瘡百孔」。
「不拘小節(jié)」者:習(xí)慣赤足走路、用熱水燙腳、自己剪老繭,甚至常年穿擠腳的皮鞋。
「沉默的吸煙者」:香煙中的尼古丁會讓血管進一步收縮,雪上加霜。
自查小技巧:1.用牙簽輕輕戳腳底,是否感覺減退?2.摸摸腳背動脈(足背中間),搏動是否微弱?3.看看腳趾縫、足底,有無隱蔽的傷口、水皰或皮膚變色?
三、護腳「三字經(jīng)」:防患于未然是關(guān)鍵!
對付糖尿病足,記住「三個字」:護、查、早。
護:把雙腳當「公主」養(yǎng)。1.洗得講究:每天用溫水(別超過37℃,比體溫稍涼)洗腳,用軟毛巾輕拍吸干,尤其擦干腳趾縫(潮濕易滋生細菌)。2.穿得聰明:選圓頭、透氣的軟底鞋(比如運動鞋),襪子穿淺色純棉的(方便觀察是否有滲血),別穿松緊帶過緊的襪子,以免勒壞血管。3.剪得小心:剪指甲要平著剪,別剪太深或摳邊角,避免甲溝炎;老繭別自己刮,找專業(yè)足病醫(yī)生處理。
查:定期給雙腳「體檢」 - 每天照鏡子:低頭看看腳底、腳趾,有沒有紅腫、水皰、傷口,皮膚溫度是否正常(對比左右腳)。 - 每年看專科:找糖尿病足??漆t(yī)生做全套檢查:用10克單絲測感覺(戳腳沒感覺就危險了),用超聲查血管血流,早發(fā)現(xiàn)神經(jīng)和血管的「小問題」。
早:受傷了別拖,立刻就醫(yī)! 萬一發(fā)現(xiàn)傷口,千萬別「DIY治療」:涂牙膏、撒鹽、貼創(chuàng)可貼都是「神操作」,只會讓感染加重!正確做法是:①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(別用酒精、碘伏刺激);② 用無菌紗布輕輕包扎;③ 24小時內(nèi)趕到醫(yī)院,讓醫(yī)生評估是否需要清創(chuàng)、抗感染治療。
你的雙腳,值得「小心翼翼」的愛,糖尿病足就像一場「溫水煮青蛙」的危機,在不知不覺中侵蝕健康。但換個角度想,它也是身體給我們的「緊急信號」——提醒我們該認真管理血糖,該停下匆忙的腳步,好好看看陪伴我們走了幾十年的雙腳。從今天起,每天花5分鐘「寵寵」它們,或許就能避開這場「甜蜜的災(zāi)難」。畢竟,只有雙腳穩(wěn)穩(wěn)當當,才能繼續(xù)丈量生活的美好呀!(供稿:血管外科)